北京市場上商超“群雄逐鹿”,賣菜生意并不好做,除了要直面大體量頭部商超物美、永輝、超市發外,街頭巷尾肆意生長的小區域連鎖超市的競爭力也不容小覷。
壹公里果蔬就是這么一個存在。
沒有寬敞亮麗的門頭,只有一個和背景墻融合度很高的牌匾,不仔細辨認難以看出,這是一家不太起眼的超市,典型的農貿市場的外觀。
▲ 壹公里果蔬黑山店
在知情人的指引下,記者探店的第一站是門頭溝黑山東街的壹公里果蔬黑山店,據說這是壹公里果蔬做得不錯的一家店。
僅從門頭看,似乎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走進去后,卻別有一番天地。首先看到的是10個排列整齊的收銀臺,收銀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超市的經營狀況與水平,一眼望去,沒有閑置的收銀臺,全部處于工作狀態,1000多平米的超市設置10家收銀臺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們有足夠的客流來撐起10個收銀臺的運作。
初印象還不錯。
01 農貿市場變身
整個賣場呈暖黃色調,裝修風格有點偏向日系木質風,在蔬果陳列的賣場中心,每個陳列臺上都以木質屋檐作裝飾,旁邊配以黑色點燈源照明,陳列臺也是木質,但并不是全木制,陳列臺的塑料質感較重,可以看出在節省經費。
盡管美觀度上差了些,但并不影響實用性。在商品陳列的點綴下,陳列臺仍會展現出不錯的美感。壹公里果蔬的賣場設計十分規整,各區域劃分明確,從收銀臺到縱深處采取一通到底的設計,蔬菜和水果按列排開,呈多個H型,主食、熟食、雜糧干貨、日配及幾家聯營品牌商環繞四周。
蔬果占據了賣場的整個中心,粗略估計約占賣場面積的70%-80%,陳列架設計較低,更易營造寬闊感,整個賣場一覽無余,購物體驗也會直線上升,記者注意到,賣場主通道很寬,大約有4-5米,可見在購物舒適感這方面的設計上,壹公里確實站在了顧客的角度。
在商品動線上遵循了水果前置的原則,在入口處橫向陳列著紅提、草莓、山竹及瓜類等特價水果及應季水果,在商品陳列上,壹公里果蔬采用“兩排法”,既展現了視覺豐滿又控制了陳列數量以降低損耗,如此陳列需要大面積空間,這也是壹公里采用大排陳列架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商品構成,壹公里在品類上做深不做寬,品種少但品相豐富,西瓜的多種分切和果切就是一種體現,散稱蔬果外還設置了精品蔬果區,盡管面積較小,但也能滿足不同需求。
這是壹公里果蔬給記者的直觀感受,盡量在滿足多種需求,但也有明確的主次之分,不錯過趨勢性事物也不會喧兵奪主,兼具實用與美觀,在這點上,壹公里進行了一個不錯的變身。
02 性價比邏輯
壹公里果蔬似乎并不懼競爭,出門不到一百米就是盤踞在京城多年的老牌超市京客隆,再走四百多米就是大型超市世紀聯華,競爭并不止于此,旁邊還有幾家“虎視眈眈”的社區店,依傍著大型社區肆意生長,這里不僅集聚著黑山龍山家園、惠民家園、金泰麗灣等幾大社區,還有一家京煤集團總醫院,優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激烈的競爭。
但從早高峰的買菜情況來看,壹公里果蔬黑山店在客流上略勝一籌。早10點的壹公里黑山店,10個收銀臺已是排隊結賬的狀態,賣場內人流涌動,相比之下,旁邊的京客隆顯得較為冷清。這也許與壹公里黑山店的歷史有關,在掛上“壹公里果蔬”牌匾前,這里曾是一家農貿市場,直至2018年9月才進行了農轉超的改造。
農貿市場的優勢不言而喻,物美價廉與煙火氣固化了大批追求性價比的客流,也成為了壹公里果蔬發展的先發優勢。得益于農貿市場的基礎客流,壹公里果蔬這一商超新手才有底氣與一眾競爭對手同臺競技。
正因如此,延續此前農貿市場的物美價廉也是壹公里果蔬發展的主要方向,這從商品價格上便可一覽無余,尤其在果蔬上,一些商品幾乎可以與菜市場的價格比肩。比如1.99元一斤的大蔥、4.99元一斤的佳農香蕉、13.8元一斤的紅顏草莓、2.99元一斤的黃瓜等,這也是壹公里果蔬能留住前菜市場老顧客的主要原因。
但價格不是其固化客流的唯一因素,品質才是。記者觀察到,黑山店內蔬果新鮮度足夠,綠葉菜上掛著小水珠,一些損耗高的商品用保鮮膜包好陳列,新鮮度不夠的商品會打包好低價出售,比如記者在門店看到正在處理的粑粑柑,打折后5個2元,放在新鮮的粑粑柑旁邊成盒售賣,且不論商品口感,單論品質與價格,壹公里確實做得可圈可點。
顯然,壹公里已經意識到了這點,飽腹時代已經過去了,面對價格低、品質差的商品,大多數消費者寧愿再提高一個消費檔次購買高品質商品,曾經唯低價購買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如今也已消費升級,這并不代表他們對價格不敏感了,只是在價格與品質之間有了更多的選擇。正因如此,經營者也越來越重視對商品品質的把控。
在壹公里果蔬黑山店大眾點評里為數不多的幾條評論中,也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壹公里的認可源于質優價廉,想必這也是壹公里果蔬不懼競爭的另一重底氣。
03 新手上路
緊鄰競爭對手,對于壹公里的門店來說似乎是常態。
記者在探訪另一家金隅店時發現,壹公里果蔬與旁邊的華欣超市僅一墻之隔,這幾乎是要在同一片土地上分勝負的節奏。
與傳統超市相比,定位社區店的壹公里確實有一些優勢,從壹公里內的商品結構就可看出,壹公里是在居民一日三餐上做文章,走的是現在社區生鮮店的標準路子。這是超市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形態,從頭部連鎖商超的動作便可看出,盒馬、沃爾瑪、大潤發、永輝近年來都在加大對社區店的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更是給了社區店提前綻放光芒的機遇,在消費者對便利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社區店的前景無比廣闊,這是社區店的機遇。
這也是傳統超市的瓶頸,龍商網&超市周刊特意走進壹公里果蔬兩家店旁的京客隆和華欣超市逛了一圈,發現這兩家超市仍是傳統的陳列與商品結構,高貨架與窄通道,引流利器蔬果被陳列在超市深處,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這種賣貨方式已經不再符合他們的需求,相比之下,進門就買、買完就走的社區店更深入人心。
壹公里不僅乘上了消費形勢的東風,也趕上了國家政策的紅利,在臟亂差的菜市場逐漸被取締的過程中,壹公里便“趁勢而入”搭上農改超的快班車。據記者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府對壹公里實行補貼,因此目前門店內實行“共享價”策略,“共享價”是原價的“88折”,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這是只有門店會員才能享受到的價格。
與很多社區生鮮店一樣,壹公里也推出了88折的“會員價”,充值會員可享受88折,這也是壹公里能以低價撬動市場的原因之一,但這種高杠桿的發展方式風險較大,很容易因為資金鏈斷裂摧毀企業,社區生鮮“鮮生友請”、生鮮電商“呆蘿卜”都是前車之鑒。
這應該也是壹公里低調的原因,龍商網&超市周刊在天眼查上查到,據今為止壹公里僅成立兩年,門店數也不足20家,目前只有門頭溝及石景山兩區有店,這也許是適合它的速度,對于剛剛“新手上路”的壹公里來說,相比于用規模撬動市場,以商品力滲透市場要更穩妥,也更健康。
以互聯網+為工具,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做好惠農惠民!
一生只做一件事,放心菜籃子,綠色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