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中國人日常食用的面條超過一千兩百種,花樣繁多,吃法多樣,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面條是很接地氣的食物,一碗簡單的面條兒里隱藏著文化的傳承,勤勞的中國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面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樣貌和變幻無窮的口感,形成了帶有地方特色的面食文化。
江蘇人同北方人一樣熱愛面條,一起來看看江蘇的十三碗面,你吃過哪幾碗?
第一碗:南京皮肚面
皮肚面是南京的特色風味小吃,在南京,小街小巷,掛著“皮肚面”招牌的小店,比比皆是。皮肚又名干肉皮,是將鮮豬肉皮曬干而成,湯底鮮,皮肚酥軟,是南京皮肚面的真諦。
第二碗:無錫廣福寺素面
地處靈秀的黿頭渚廣福寺,飽覽太湖水色,一碗素面,一顆虔誠的佛心。香菇、筍、面筋、木耳,雖然是純素的,紅湯頭卻芳香濃郁,面湯上飄著層清亮的素油,還散落著白芝麻,爽滑又筋道。
第三碗:揚州陽春面
揚州陽春面是揚州人日常生活中喜歡的一種面條,是最節省時間、最為方便的主食。揚州人對陽春面比較講究,下出一碗美味可口的面條要能達到“硬而不生,軟而不爛”的要求那才行。
第四碗:徐州板面
板面以上等面粉做面胚,以羊肉、茴香、花椒等幾十種香料做湯料,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加入了辣椒油后瞬間紅光滿目。
第五碗:蘇州楓鎮大肉面
楓鎮大面,被譽為蘇州“最難做、最精細、最鮮美”的楓鎮大面要采用優質五花肉,經過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驟,加作料放到鍋中燜4個半鐘頭才能起鍋,面湯采用肉骨、黃鱔骨、蝦腦、螺螄肉等鮮物吊成,具有味道鮮美,燜肉細嫩入口即化等特點。
第六碗:鎮江鍋蓋面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鎮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成品的鍋蓋面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
第七碗:鹽城東臺魚湯面
東臺魚湯面是鹽城東臺市地方傳統面食,風味獨特,串場河的水,南鄉的糧,東鄉的鹽,和野生鯽魚等制作出的美味魚湯,用此湯下面,打出“東臺魚湯面”的招牌。
第八碗:淮安長魚面
一碗正宗的長魚面對食材的要求很高,必須選用簽字筆粗細的新鮮野生黃鱔,經過切斷、去骨、油炸、煽炒、湯煮,變成了金黃色的一段段鱔絲。入口剛中帶柔、鮮中提香。
第九碗:泰州干拌面
泰州的干拌面,有粗面,有細面,有素油拌的,有葷油拌的,有清淡的,有沖鼻的,有原味的,有加料的,也可以雙拼的。拌面所用的醬油不是普通的醬油,由二十多種配料精心熬制出來的醬油,味道鮮美,適口而醇厚,柔和而味長。
第十碗:連云港炒面
牛肉、豆芽、再配上點包菜和豆瓣醬一起翻炒,鮮咸適中,湯汁也侵入了面里,味道讓人流連忘返。
第十一碗:南通跳面
南通跳面,又叫“切面”或“小刀面”。由于加工工藝講究,外觀粗細均勻,條長爽滑,柔韌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時,韌而不硬,耐嚼有味。
第十二碗:常州銀絲面
常州銀絲面,為百年老店常州味香齋面館于1912年所創制,已有百年的歷史,在面粉中直接加入雞蛋清,再用細齒面刀軋制成面條。因面條潔白如銀,纖細如絲,故而得名。
第十三碗:宿遷九鮮疙瘩面
在傳統的面中加入青菜、香腸、皮肚、西紅柿、黑木耳等九種配菜,味道鮮美,疙瘩面勁道,越嚼越香,還有一種甜甜的感覺。
一城一碗面,江蘇人的十三碗面,你吃過幾碗?
以互聯網+為工具,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做好惠農惠民!
一生只做一件事,放心菜籃子,綠色菜市場